设计预生产环境让测试更加严谨
前言
当有需求在测试环境测试的没有问题了,就要在生产环境上使用了,但是这并不严谨,因为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肯定是不同的,比如说数据库,在测试环境测没有问题,但生产环境中的数据特别多,执行起来就变的很慢,等等。
这就要求最好能在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再加一个环境,虽然还是测试范畴,但配置和环境上和生产的一模一样,包括数据库、服务器配置、外部依赖等,以便能够在接近生产条件下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优化。而这个环境就是预生产环境。
以下是预生产环境的几个关键方面和其必要性的解释:
-
模拟生产环境: 预生产环境与生产环境非常相似,这使得开发团队可以在接近真实条件下测试新功能或更新。这包括硬件配置、软件版本、网络连接和安全性设置等
-
逐步部署: 在预生产环境中,新功能或更新可以逐步推出,首先是给予限定的用户群体,然后根据反馈和性能指标逐步扩大至所有用户。这种方法有助于识别和修复在测试环境中可能未发现的问题
为什么需要预生产环境
- 风险降低: 通过在预生产环境中部署,可以在不影响所有用户的情况下测试新功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如果发现重大问题,可以轻松回滚,从而减少了对生产环境的风险
- 性能评估: 在预生产环境中,可以评估新功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,确保在全面部署之前满足性能标准
- 用户反馈: 逐步推出新功能可以收集早期用户的反馈,这有助于快速迭代和改进产品,提高用户满意度
- 减少回滚的需要: 通过在预生产环境中捕获和修复问题,可以减少在生产环境中遇到的问题,从而减少了需要回滚更改的情况
在实际中的预生产环境中,预生产环境和生产环境的配置一般都是相同的,包括微服务的服务配置、数据库配置、Redis、Kafka等第三方中间件的配置等。要把这些配置全部隔离,像测试和生产完全用的两套环境这样不现实。
因为预生产模拟的就是生产环境下的功能。唯一不同的就是服务,预生产环境有预生产专属的服务,生产环境有生产专属的服务。当预生产服务测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话,直接将预生产回滚即可,不会影响到生产的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