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务讲解-参数加解密配置
背景介绍
由于现在微服务项目基本都使用前后端分离,这样就会有暴漏接口参数的安全风险,而对于安全程度比较严格的项目来说,一般都是对参数进行加密,常见的有对称加密(如:AES)和非对称加密(如RSA)
加密算法介绍
对称加密
对称加密是最早的加密方法之一,其特点是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。这意味着,发送方和接收方必须提前共享密钥,且双方都必须保管好这个密钥,因为任何拥有密钥的人都能解密信息
工作原理
在对称加密中,数据被转换成不可读的格式(即密文),这一过程需要使用一个密钥及加密算法。接收方收到密文后,可以使用同一个密钥和对应的解密算法恢复原始数据
优点
- 加解密速度快,适合大量数据的加密
- 算法实现相对简单
缺点
- 密钥的管理和分发是一个挑战,尤其是在需要安全通信的多方之间
- 如果密钥被泄露,数据的安全性将无法保障
非对称加密
非对称加密,也称为公钥加密,是一种加密方法,其中使用一对密钥:公钥和私钥。公钥可以公开分享,用于加密数据;而私钥必须保密,用于解密数据
工作原理
发送方使用接收方的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,然后发送给接收方。由于只有接收方持有匹配的私钥,因此只有接收方能解密这些数据。此外,非对称加密还可以用于数字签名,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发送方身份的验证
优点
- 解决了对称加密中密钥分发的问题
- 可以用于加密和数字签名,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
缺点
- 相比对称加密,非对称加密的加解密过程更耗时,不适合大量数据的加密
- 需要更复杂的算法和更长的密钥
项目接口参数的加解密
大麦项目是选择真实项目中的加密方法,选择的是RSA的非对称加密
-
前端负责将接口加密
-
后端负责解密此项目设计的RSA中的公私钥是可以调用接口来存储到数据库中进行存储配置的,接口详情查看ApiFox的
base-data
模块 -
不同平台渠道的RSA公私钥是不同的,比如小程序、公众号、客户端。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公私钥
CREATE TABLE `channel_data` (
`id` bigint(64) NOT NULL COMMENT 'id',
`name` varchar(50) DEFAULT NULL COMMENT '名称',
`code` varchar(50) NOT NULL COMMENT '编码',
`introduce` varchar(500) DEFAULT NULL COMMENT '介绍描述',
`sign_public_key` text NOT NULL COMMENT 'rsa签名公钥',
`sign_secret_key` text NOT NULL COMMENT 'rsa签名秘钥',
`aes_key` text COMMENT 'aes秘钥',
`data_public_key` text COMMENT 'rsa参数公钥',
`data_secret_key` text COMMENT 'rsa参数私钥',
`token_secret` text NOT NULL COMMENT 'token秘钥',
`status` int(1) DEFAULT '1' COMMENT '状态 1:启用 0:禁用',
`edit_time` datetime DEFAULT NULL COMMENT '编辑时间',
`create_time` datetime DEFAULT NULL COMMENT '创建时间',
PRIMARY KEY (`id`),
UNIQUE KEY `code_IDX` (`code`) USING BTREE
) ENGINE=InnoDB DEFAULT CHARSET=utf8mb4 COMMENT='渠道基础数据信息';
code
就是不同的平台,比如小程序、公众号、客户端。
步骤
后端添加 channel_data
相关数据后,保存到数据库中后,也会保存到redis缓存中,这样用于网关查询时提高效率
com.damai.service.ChannelDataService#add
@Transactional(rollbackFor = Exception.class)
public void add(ChannelDataAddDto channelDataAddDto) {
ChannelData channelData = new ChannelData();
BeanUtils.copyProperties(channelDataAddDto,channelData);
channelData.setId(uidGenerator.getUid());
channelData.setCreateTime(DateUtils.now());
channelDataMapper.insert(channelData);
addRedisChannelData(channelData);
}
/**
* 保存到redis中
*/
private void addRedisChannelData(ChannelData channelData){
GetChannelDataVo getChannelDataVo = new GetChannelDataVo();
BeanUtils.copyProperties(channelData,getChannelDataVo);
redisCache.set(RedisKeyWrap.createRedisKey(RedisKeyEnum.CHANNEL_DATA,getChannelDataVo.getCode()),getChannelDataVo);
}
到这里将基础参数的结构介绍完毕,关于具体的加解密过程在下一章节详细讲解